drgavinwoodkingstonontario
关于海龟交易法则的买入强势-卖出弱势如果信号一下子来了,我们总是在一组市场中买入最强的市场,卖空最弱的市场。
我们也会在同一时间只进入一个市场的一个单位。
例如,我们不会同时买入2月、3月和4月的取暖油,而是会选择一个合约月份最强的,并且有足够的成交量和流动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一个相关组中,最好的多头头寸是最强的市场(几乎总是优于同组中较弱的市场)。
相反,空方最大的赢利交易来自于相关组中最弱的市场。
我们应该限制交易数量吗?这是不同的观点。
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整天战斗,离开这个品种,立即杀死另一个品种,而没有间断,导致频繁的交易和不断的止损,即使每次只是小幅削减,但累计却是半幅削减,这也使我们对交易系统失去信心。
因此,我们应该控制交易数量。
但是,如果我们限制交易数量,当交易数量用完时,就会有某种物种的信号,我们不能按规则进入,而物种的结果恰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我们错过它,错过恢复市场损失的机会。
如此多的人认为,只要交易系统出现信号,我们便会进入,不能限制交易数量,要根据交易系统来做。
华盛顿邮报:白宫周三料宣布2.25万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①华盛顿邮报》援引两名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拜登周三预计将在匹兹堡宣布2.25万亿美元的一揽子基础设施和就业支持计划。
②该一揽子方案中包括约6500亿美元用于重建道路,桥梁,高速公路和港口,约4000亿美元用于老年人和残疾人护理,3000亿美元用于住房基础设施,3000亿美元用于振兴制造业。
在2.25万亿美元的计划以外,白宫还将推出约40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贷款项目。
其他投资包括数千亿美元用于电网,全国高速宽带和清洁饮用水。
③白宫将在几周内出台第二套草案,预计将包括扩大医疗保险,儿童税收抵扣等。
所有法案的规模总和可能超过4万亿美元 看中国的消费,要看和什么比较 为什么我们觉得后续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呢?主要还是来自于消费跟制造业投资这两块的贡献。
讲到消费,我相信有一些朋友就有一些怀疑,因为毕竟一季度有些消费指标恢复得一般,特别是当时就地过年,为了防范疫情的反复,对旅游等实际上产生了约束作用。
进入4月份,社会零售总额的数据似乎看起来也有一些波动,特别像汽车销售等等,为什么说消费的复苏还是按部就班比较强劲呢,我想这似乎与我们比较的标杆有关。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潜台词是美国的这一轮消费复苏猛,中国复苏的可能是制造,但是消费层面的需求恢复的一般。
然而如果剔除基数效应,用两年复合同比增长来计算,实际上中美两国同步比较的话,在消费领域中国的复苏是不差于美国的。
在去年四季度,居民消费已经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我说的市值,比如说多少万亿人民币(6.3908,-0.0199,-0.31%),回到了这个水平,当然还没有回到疫情之前的潜在增速,5%—6%之间。
但是我们觉得有希望在今年底回到疫情之前的潜在增速,而相比之下美国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和潜在增速要花的时间,这样看起来比中国是更长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很多投资者觉得消费复苏的一般,可能是预期也是打得比较满,中国如果跟美国比,跟其他国家比,消费复苏是不差的。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人提到4月份好像汽车、手机销售一般,我想这里面有个消费结构在疫情处理得比较好,之后会有个转变。
从去年很多人由于社交疏离家里蹲,现在经济回到常态,可以出去玩儿,可以聚会,当然所谓家里蹲相关的消费会回落,我觉得这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后续现在从各种先行指标,从酒店的预定,从电影的票房,从飞机这些指标来看,二季度,三季度应该来讲消费在服务业领域会进一步复苏。
所以我们判断消费的复苏虽然可能有些投资者的预期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但是总体还是不错的。
到了今年下半年有望回到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如果剔掉基数原因,到今年四季度会回到疫情之前的轨迹,消费还是得靠就业来带动,因为出口的强劲带动带来了溢出效应。
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是历史高点了,导致对招工有很强的诉求,这种招工诉求导致工资上涨。
服务业就业在冬天受到疫情反复的影响,但是4月份之后还在继续,包括我们看到在线招聘平台,偏向白领的招聘平台招聘数量正在逐步回到正增长,像51Job这类。
叠加中国加速了打疫苗的速度,因为很多人担心疫情的反复,对中国服务业尤其是线下聚集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近中国明显加快了疫苗接种的速度,我们判断服务业的就业在下半年有望回到正轨,这种会叠加在之前咱们自己的消费者已经有一些防线,今年有一些预防性的储蓄还可以释放出来,这个跟美国有点类似。
去年大家不敢花,多存了钱,到了今年疫情受到控制,该吃吃该喝喝,多余的储蓄会释放出来。
本文链接:http://www.xjf6wq.com/whkh/3954.html
已有0条吐槽